Hallo,大家
我是你们的留德小百科!
你的学校是不是也“危楼高百尺”?
如果答案是“Yes”,恭喜你,你不是一个人!
全德高校的建筑正在集体“老龄化”,1400亿欧元的修缮缺口,相当于德国政府每年教育预算的好几倍!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:德国大学到底有多“修不起”?
哪些大学正面临建筑困境? 汉诺威大学:“天花板随时可能塌!” ▲通风系统老化
如果你在汉诺威大学(LUH)读书,那你一定对主食堂的“复古风”印象深刻——混凝土墙面、老式通风系统......汉诺威大学基建部门负责人 Rüdiger Wolf 坦言:“我们随时担心通风系统和电力供应会突然瘫痪......”
最紧迫的问题出现在工程学院——预应力混凝土天花板已无法承受现代重型实验设备的重量,校方不得不紧急投入数百万欧元进行加固。
▲部分建筑内部
基建问题也阻碍了大学的人才引进——生物学系就因实验室破败,未能留住两位不愿“在工地废墟中等三五年”的科学家......
校长Volker Epping教授指出,该校仅基本修缮需求就达6亿欧元,而州政府每年的拨款仅有460万欧元,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!
伍珀塔尔大学:“窗户严重漏风” ▲1970 年代的大型核心建筑群多年来 一直需要进行节能改造
伍珀塔尔大学(BUW)的Grifflenberg主校区的许多建筑被评估为存在“疏散风险”,职工委员会主席 Volker Mittendorf 还透露,破损的窗户导致冬季供暖费飙升,师生不得不在寒冷中坚持上课。甚至!部分建筑的安全隐患已开始影响课程安排,校方被迫调整教室使用计划!
汉堡大学:61亿欧元缺口
根据最新统计,汉堡大学修缮需求已达61亿欧元,汉堡参议员Katharina Fegebank坦言,若按此比例推算全国,总缺口将达1400亿欧元,远超2018年预估的740亿欧元。
德国大学的“窘迫”从何而来? 历史遗留问题
德国许多大学的核心建筑建于1960-80年代,当时的设计标准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和科研需求。这些建筑不仅存在结构老化问题,能源效率、无障碍设施等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当代标准。
联邦政府与各州“踢皮球”
自2007年起,高校建设完全由各州负责——仅《基本法》第91b条规定的科研建筑除外,该情况下联邦与州政府可分摊成本。而这种分权模式导致资金调配不均,州与州的高校条件差距日益扩大!
德国大学如何自救? 锡根大学:大学搬进商场? ▲位于锡根 Kölner Straße 的Karstadt大楼
锡根大学直接把部分校区(演讲大厅、建筑系、研讨室)搬进了旧商场和印刷厂!
大学建筑=城市公共空间?
哈勒大学校长 Alfred Funk 建议:“高校和博物馆、图书馆共享场地,减少新建压力......”此外,汉堡高校也建议推行“高校-城市”共享空间计划,提高建筑利用率!
看完这些,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的学校也没那么惨了?(或者更惨了?)欢迎在评论区吐槽: 你的学校有“危楼”吗?(比如漏风教室、摇摇欲坠的天花板?) 你经历过最离谱的校园设施问题是什么?
Quelle: https://www.spiegel.de/panorama/bildung/hochschulen-noetige-sanierungen-wuerden-140-milliarden-euro-kosten-a-79feaffd-2ac9-417c-97aa-d82366cd1242 https://www.gew.de/aktuelles/detailseite/30-jahre-lang-wurde-nichts-unternommen https://www.forschung-und-lehre.de/politik/broeckelnde-exzellenz-6959